1.產品結構不斷優化。企業的工藝裝備水平不斷提升,促進了產品結構優化改善。截至2020年底,山東省鋼鐵產量7994萬噸,居全國第三位,實現產值約5000億元。鋼材品種齊全,板材和型鋼占據重要地位,22大類鋼材品種中,山東企業占有19種。截至2020年底,板材型鋼產能4200萬噸,占比約45%;建筑鋼材產能約2800萬噸,占比約30%;特鋼產能1700萬噸,占比約19%;其他產能占比約6%。
2.產業布局更趨合理。目前,濟南城區、淄博、聊城無縫鋼管、濱州、濰坊等傳輸通道城市和膠濟沿線鋼鐵企業正加快退出。已初步形成日-臨沿海先進鋼鐵制造產業基地、萊-泰內陸精品鋼生產基地,以及日照先進鋼鐵制造產業集群、臨沂臨港高端不銹鋼與先進特鋼制造產業集群、萊蕪精品鋼和400系列不銹鋼產業集群、泰安特種建筑用鋼產業集群。
3.產業鏈條逐步完善。臨沂已形成“紅土鎳礦—鎳鐵”“不銹鋼軋制—不銹鋼板—不銹鋼卷—不銹鋼制品—批發市場”鋼鐵產業鏈條,具備百萬噸以上鎳鐵合金及百萬噸不銹鋼軋制的生產能力。臨清地區已初步形成“軸承鋼—軸承加工—裝備制造”的產業鏈條,具備實現“材料—部件—裝備”的自循環能力。冠縣和博興地區分別形成了“冷軋—鍍鋁鋅—彩涂”的產業鏈,鋼材深加工能力均達到3000多萬噸。
4.產能化解成效顯著。按照鋼鐵產業結構調整試點方案,以及新舊動能轉換有關要求,積極推進粗鋼落后產能淘汰工作,實際淘汰粗鋼落后產能2311萬噸,全面完成了山鋼日照精品鋼基地項目投產前淘汰粗鋼產能任務。
5.節能環保效果明顯。企業的環境質量不斷改善,2020年重點大中型企業噸鋼綜合能耗(折合標準煤)547千克,噸鋼二氧化硫排放量0.85千克,噸鋼氮氧化物排放量1.6千克,噸鋼耗新水量3噸,鋼鐵能源消耗總量達到國內先進水平。
|